三句不离表情包 每个人都是”斗图怪“!表情包的魔力!

2022-07-18 21:44:44   编辑:葛剑
导读我相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。有些人说一句话总会带一个表情包。有些人经常用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,有些人甚至直接用表情包来代替文字进行对话。

我相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。有些人说一句话总会带一个表情包。有些人经常用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,有些人甚至直接用表情包来代替文字进行对话。互联网时代,表情包似乎是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几乎每个人都会发表情包。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形式,表情符号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语言的交际功能。那么,它到底蕴含着怎样的“魔力”呢?

三句不离表情包 每个人都是”斗图怪“!

7月17日是世界表情包日。这个想法是由表情符号搜索引擎Emojipedia的创始人杰里米·布尔格(Jeremy Burge)提出的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脸书、Twitter等国外社交平台用户以“#WorldEmojiDay”标签发布状态,而微博、贴吧、微信等国内社交平台用户则上传各种自制表情,让很多人眼前一亮,大呼“创作没有瓶颈”。

我们来回顾一下表情包的“编年史”。从“表情”到“表情包”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最早的表述可以追溯到1982年9月19日。法曼教授创造了微笑符号“:-)”,这是最早的“颜字”,沿用至今。表情符号诞生于1999年,开创了网络表情符号的设计。全球约90%的在线用户频繁使用表情符号,每天有60亿个表情符号被传输。

2006年12月1日,国内出现了最早的动态表情包“Tusky”,在网上掀起了一股动态表情的热潮。2015年7月,腾讯推出微信表情开放平台,用户可以上传自制表情,分为付费和免费两种模式。很多创作者借助表情符号实现“财富自由”,极大地促进了表情符号文化的繁荣。2017年7月18日,教育部、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《中国语言生活报告(2017)》。表情包入选2016年中国媒体十大新词。在得到官方认可后,“表情包文化”日益流行。2020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2届常会通过审议,正式将“中国表情包”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每个人都是“涂鸦怪物”!

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表情包在全世界这么受欢迎。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博顿·梅格比曾经提出过一个交流的公式。交流双方互相理解=语调、语速(38%)+表情、手势(55%)+语言内容(7%)。但表情符号以图像为基础,并点缀丰富的文字内容,使其在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力量。同时,互联网的发展也是表情快速发展的一大助力。热点事件、当红明星、网络流行语可以为表情符号的制作提供灵感,而微博、贴吧、微信、知乎等平台则促进了表情符号的传播。

有没有想过手机也是表情包发展的“好帮手”?随着手机性能的增强,各种手机修图软件都推出了各种功能,制作专属表情包也很容易。得益于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,更重要的是,你可以在手机上使用Photoshop。可以说你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批量生产表情包。

表达的意思是什么?辩证来看,表情包本身就是反意义的。不会说话就是不想表达自己的意思,也不好意思沉默。做个表情刚刚好。面对面的交流通常是通过语言、面部表情、肢体动作来传达意思,而网上聊天只有冷言冷语,一些夹杂意思的微小想法难以表达。表情符号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点。简单来说,表情包的作用就是通过屏幕更好的传达你的感受,表达你的感受。

当然,表情包对人和动物也不是无害的。表情包可以让一些“尖锐”的词语不那么咄咄逼人。由于表情包天生具有戏谑性,用户可以在“开玩笑”的程度上自由进退,主动出击,这有助于用户为自己的言论推卸责任。另一方面,表情包可能会让接受者产生负面情绪,但不是发送者的本意,让双方都不舒服,从“言不达意”变成“图不达意”。另外,把文字做成表情包的尺度可以从明文聊天升级到更高的层次,一些欠考虑、略带嘲讽的意思会被无限放大。

表情包是否阻碍了人的表达能力?由于生活节奏快,我们在网上聊天离不开各种表情符号,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实中的表达能力,而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、书面表达能力、数字表达能力、图形表达能力等多种形式。虽然表情很好理解,但是只适用于网络。表情符号确实让世界上的交流变得短而快,但也降低了人们的选词造句能力和耐心。

表情包在网络中容易造成信息丢失。调查显示,76.2%的人认为表情包只能表达基本的态度和情绪。不同年龄、不同地域、不同社交圈的人对表情包的理解差异明显。而且由于表情包具有一定的恶搞属性,在一些严肃的场合使用时会带来不适感。CNMO认为表情符号是互联网进步的见证。虽然表情符号能给我们带来欢乐,但我们也不要在欢声笑语中迷失自我。在业余时间,我们应该远离网络世界,拥抱现实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猜你喜欢

最新文章